定位与目标
湖南工业大学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历经三十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先后拥有"绿色包装与安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等人才培养平台,拥有"先进包装材料研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重点承担我国包装材料产业发展、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和株洲老工业基地振兴所需新材料的重大攻关任务和高层次人才的培养任务。
优势与特色
本学科已形成了绿色包装材料与安全、高分子材料加工工程、金属与硬质合金、先进陶瓷材料、高性能储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6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方面具有如下两个特色和优势:(1)面向包装行业,研究包装新材料与新技术,主动服务行业科技进步;(2)立足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和株洲老工业基地,研究高分子材料、金属材料、陶瓷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人才培养目标
本学科从1989年开始培养本科生,2004年开始培养硕士生,2014年开始培养博士生,2015年开始培养博士后。结合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重点在包装材料、印刷材料、高分子材料、新能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学科方向培养我国包装材料产业发展、湖南省新型工业化和株洲老工业基地振兴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先后获批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十二五"重点学科、"十三五"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和"十四五"世界一流培育学科;2013年获批为教育部"绿色包装与安全"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21年获批"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以本学科为依托,我校"材料科学"、"工程学"、"化学"从2018年7月开始先后进入全球ESI前1%。近年来,先后承办了第十三届先进成型与材料加工技术国际研讨会(SAMT-2016)、第四届包装技术与科学国际会议(ICPTS-2017)、第二十一届世界包装大会(IAPRI-2018)、2019生物医用纳米材料与智能传感国际研讨会、2022绿色包装材料与技术国际会议等国际学术会议。
研究方向介绍
方向一:绿色包装材料设计与安全
本方向属于材料学领域,以研发绿色包装新材料、提升食品药品包装安全为特色,在可降解、高阻隔、超疏水、防伪包装新材料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突破了水溶性包装膜、双向拉伸包装膜、超疏水包装膜、水性防伪油墨等行业关键技术。拥有***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方向二:包装材料成型加工与装备
本方向属于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以优化高分子包装新材料成型加工工艺、开发高精度智能化包装装备为特色,在高分子包装新材料的加工流变机理、增强增韧技术、成型加工装备等方面取得系列研究成果,实现了高分子包装新材料及其制品成型加工过程中的优质、低耗、高产。拥有国家***1人、***专家2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湖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方向三:新型储能材料与智能包装
本方向属于材料物理与化学领域,以开发新型储能材料、服务智能包装产业对储能材料的应用需求为特色,在金属离子二次电池材料的制备、新型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合成与改性、储能材料与信息技术结合开发智能包装元器件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解决了智能包装储能材料结构稳定性不足和生产效率低下的难题,突破了产品规模化制备和性能偏差的技术瓶颈。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项和教学成果奖1项。
方向四:陶瓷复合材料与特种包装
本方向属于材料加工工程领域,以服务地方陶瓷复合材料产业发展、满足特种包装材料的制造需求为特色,在新型陶瓷材料强韧化设计、微结构演变的计算模拟、注凝近净成型制备技术 、3D打印艺术包装陶瓷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提出了多机制耦合增韧陶瓷理论,建立了大尺寸陶瓷坯体热脱脂过程的固-流-热-力耦合多物理场数值仿真平台,拓展了特种材料的应用范围。获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和教学成果奖1项。